疾病動物模型是研究人類疾病發生發展機制、藥物篩選及療效評價必不可少的工具,好的疾病動物模型可以加快新藥的研發速度。你還在為不知道選擇什么小鼠模型發愁嗎?你還在為造模發愁嗎?賽業生物新欄目《每周一鼠》上線啦,每周更新,為大家講解一個疾病小鼠模型的故事,希望對大家了解不同的疾病小鼠模型有所幫助。今天第一期內容和大家見面的是小鼠膽總管結扎致肝纖維化模型。
模型簡介:
膽汁淤積是指肝內外各種原因造成膽汁形成、分泌和(或)排泄障礙,導致膽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腸,從而返流進入血液的病理狀態。膽汁淤積性肝病按發生部位可分為肝內膽汁淤積和肝外膽汁淤積。肝外膽汁淤積主要以膽總管結扎為主,需要在十二指腸上方進行中段剖腹手術和膽總管的分離,然后對膽總管進行雙重結扎并在結扎線之間進行斷開。
作用機理:
膽管結扎造成肝外膽道梗阻,從而引起膽管擴張和膽汁淤積。當膽道內壓力進一步增高,肝內膽小管擴張破裂,肝內血管受擴張膽管和膽汁外滲的雙重壓迫,肝細胞發生缺血和壞死,纖維組織大量增生,包圍肝小葉并散布于肝細胞周圍,最終可引起肝硬化。
模型特點:
此方法成熟穩定、操作方便、造模時間短、成功率高。
手術操作:
第一步:打開腹腔,暴露膽管。
第二步:分離膽總管,預置結扎線。
第三步:對膽管進行雙重結扎并剪斷,臟器復位
術后表征:
1. 體重:小鼠術后3天體重普遍下降2-4g,術后2周個別小鼠(約20%)出現消瘦弓背現象;
2. 表皮:小鼠術后即體表出現黃疸現象,包括耳朵、尾巴和皮膚;
3. 尿液:小鼠術后尿液發黃,變得偏濃稠;
4. 解剖:術后2周見小鼠膽囊充盈、膽總管擴張,肝臟表面出現黃色斑點狀,疑似肝內膽小管擴張破裂。
5. 肝功能檢測:血清顏色偏黃,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總膽紅素指標升高至對照組的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