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穩態通過髓系和淋巴系反應的充分平衡來維持。包括癌癥在內的慢性炎癥狀態中,這種平衡被破壞,原因是髓系細胞的快速擴增,無法成熟為功能性炎癥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從而導致抗腫瘤淋巴樣反應的下降。
癌癥相關炎癥伴隨造血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的產生,招募和激活髓系前體細胞,導致持續的慢性炎癥。病理性的慢性炎癥會改變髓系細胞的代謝,再加上腫瘤細胞競爭必需的營養物質,以及缺氧誘導的代謝重編程,可以加劇這種代謝變化。
病理性髓系細胞生成
(pathologic myelopoiesis)
代謝-腫瘤相關炎癥-髓系細胞-免疫治療
肥胖和脂肪組織巨噬細胞通過釋放各種炎癥性細胞因子和脂肪因子,激活轉錄因子(PARs、RORC1/RORγ和C/EBPβ),激活影響HSC的增殖和分化,來促進髓系細胞的擴張。
腫瘤細胞可以促進髓系細胞的擴張,主要是通過釋放一系列的因子(CSFs, IL-1, IL-17, 和PGE2),上調轉錄因子(p50NF-κB、STAT3和PU-1)。
癌細胞產生腺苷、VEGF和IL-10可誘導iDc的腫瘤促進表型(IL-10高/IL-12低)。然后將新出現的髓系細胞招募到腫瘤部位,獲得抑制劑表型(TAM、TAN、MDSC和iDC),并建立免疫抑制的腫瘤微環境(TME)。
腫瘤微環境中,癌細胞通過氨基酸的耗盡來積極阻礙T淋巴細胞的激活,浸潤的髓系抑制細胞和癌細胞表達免疫抑制酶(IDO、INOS和Arg1)來協調參與此活性。特別是IDO活性,導致產生免疫抑制分解代謝物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它能夠誘導調節性T(Treg)細胞的擴張。
髓系抑制細胞進一步表達免疫檢查點配體(如PD-L1),有助于抑制抗腫瘤免疫。肥胖的代謝也促使巨噬細胞從“M2樣”轉變為“M1樣”,導致炎癥驅動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和某些化療藥物(如irinotecan,etoposide,和platinum)都能誘導IR,干擾能量平衡,影響T細胞的激活。然而,化療也可以通過促進癌細胞的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CD)(如蒽環類、DNA破壞藥物)和清除MDSC(如docetaxel, gemcitabine, 和 5-fluorouracil)來增強抗腫瘤免疫。
同時,對脂肪酸氧化的抑制顯著降低脂肪酸的吸收,抑制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總體來講,宿主的代謝狀態、腫瘤代謝、癌癥炎癥和骨髓生成輸出質量的交叉,強烈影響了對治療的反應。
喵評:髓系細胞本身是“好細胞”,只是癌癥驅動產生的髓系細胞,沒發育好,先天不足,癌細胞又通過自身代謝,讓這些髓系細胞生存在富含腺苷,IDO的惡劣環境中,最后,這群髓系細胞就從了癌細胞,成為功能異常的“壞細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主要參考文獻
Gabrilovich, D. I., Ostrand-Rosenberg, S. & Bronte, V. Coordinated regulation of myeloid cells by tumours. Nat. Rev. Immunol. 12, 253–268 (2012).
Natoli, G. & Ostuni, R. Adaptation and memory in immune responses. Nat. Immunol. 20, 783–792 (2019).
L Strauss et al.Implications of metabolism-driven myeloid dysfunctions in cancer therapy,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