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聽診器對臨床醫生的依賴度高,醫生的主觀經驗和判斷對于檢測的結果存在直接影響。為突破傳統聽診的固有局限,廣東工業大學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成立了專門研究小組,自主研制出了基于盲分離技術、具有心肺音分離功能的智能電子聽診器,為聽診提供了客觀依據,提高了診斷準確率,且借助智能聽診器真正做到醫療服務,如心肺腹篩查、體檢、遠程醫療等。
廣東工業大學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
工大智信智能電子聽診器。它可以獨立工作,通過藍牙連接進行無線聽診,并對聽診數據進行傳輸及儲存,實現聽診信號數字化和檔案化。也可與手機連接,在工大智信APP接收心肺音分離信號和查看體征數據,將檢測數據發送給在線醫生,實現遠程醫療問診。
工大智信智能電子聽診器產品兼具多項心肺音分離技術發明專利,具有三大技術特點:第一,基于自由曲面的聲學共鳴腔的設計和基于MEMS的專用音頻電路設計,確保音頻高保真;第二,采集/濾波微機電化,消除各種噪聲,采用卷積非負矩陣分解方法確保高精度降噪;第三,盲信號分離技術實現心肺音成分的高精度半盲分離,干凈心肺音與大數據比對,實現初步篩查。
基于工大智信智能電子聽診器的技術,廣東工業大學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與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就“心肺音數據采集、病理特征檢測與分析、智能診斷”課題進行研究合作。同時,與廣東省人民醫院聯合申報國家工信部、國家衛健委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以“基于5G+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多場景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應用試點”項目成功入庫。聽診器研發團隊共同參與“電子聽診器通用技術規范”團體標準(T/GDC87-2021)起草,為國內新型電子聽診器技術規范樹立起新的行業標桿。
廣東工業大學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依托于包括國家“111”引智基地,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4個國家級平臺,11個省部級平臺,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重大儀器專項等高水品項目50多項,近年來接受科研經費約1億元。研究所獨有的盲源信號分離理論與方法引領該領域國際學術風向,多次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內的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項。研究所積極推動智慧醫療的發展,其技術應用在包括深圳理邦及東莞寶萊特等上市公司的各種醫療產品中,打破高端醫療器械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反銷歐美高端市場,產生100多億經濟效益。
bio-equip.com
廣州坎普利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銷售及服務為一體,旨在實現智慧醫療技術行業裝備變革與創新的研究所。公司通過無線智能傳感的產品形態,將傳統醫療與AI技術完美結合,引領國內醫療器械邁進安全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坎普利與廣東工業大學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作為共同研發合作伙伴,依靠研究所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非線性系統的迭代學習控制理論與方法、盲源信號分離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等所獲得的多項專利和科技獎項,成功研發出新型電子聽診器。公司已掛牌成立“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以及“廣東省物聯網信息科技重點實驗室智慧醫療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