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C2021第四屆免疫治療及伴隨診斷合作峰會通知
瀏覽次數:4989 發布日期:2021-4-19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背景介紹
在腫瘤免疫治療中,伴隨診斷手段能夠幫助確定最有可能對治療產生響應的患者群體。然而目前的伴隨診斷方法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驅使患者對治療產生應答的生物機制十分復雜。因此,生物制藥行業正在探索更多新興的伴隨診斷方法,包括與腫瘤、免疫和微生物相關的生物信號通路和生物標志物。
作為國內伴隨診斷(CDx)領域規模最大的年度會議,《
ICDC2021-第四屆免疫治療及伴隨診斷合作峰會》以及同期的《
第一屆病原微生物及感染性疾病創新診斷峰會》將于
2021年12月14-15日在
上海萬豪虹橋大酒店隆重召開。更高質量、更高層次緊抓腫瘤精準醫療最新風向標,聚焦新一代腫瘤免疫創新療法研發進展,探究生物標志物和臨床開發策略、解讀中美最新法規監管動態、展示最新腫瘤伴隨診斷產品開發和腫瘤早篩及檢測技術、探討腫瘤新藥與診斷共同開發策略、病原微生物發現與診斷、探索mNGS的應用場景、傳染性疾病診斷以及創新分子診斷技術等,為中國腫瘤精準診療搭建國內外政策探討、技術交流、產品展示、項目合作的綜合性專業平臺,推動中國腫瘤精準醫療行業加速前進!
已成功舉辦三屆的ICDC大會致力于搭建腫瘤創新藥企、國內外監管機構、臨床醫師、全球領先分子診斷公司的多方技術交流及合作平臺。
基本信息
活動時間 2021年12月14-15日
大會地點 上海
大會官網 http://www.chujietech.com/icdc2021/
主辦單位 觸界科技
會議咨詢 18662147488,
wilsonwang@chujietech.com
大會亮點--50+精彩報告、40+品牌合作、8大特色專場
1. 聚焦腫瘤精準醫療與免疫療法的現狀和前景
2. 交流雙抗、CAR-T細胞治療、溶瘤病毒、聯合治療等新一代免疫療法的研發進展
3. 探討腫瘤生物標志物開發及臨床設計策略
4. 解讀最新國內外監管法規動態,剖析中國中國審評與監管政策,助力產品加速開發與上市
5. 分享最新腫瘤伴隨診斷產品開發及申報動態
6. 展示最新NGS、數字PCR、單細胞測序、單分子檢測等創新檢測技術平臺
7. 學習新藥研發及伴隨診斷共同開發的路徑與策略
專場一 腫瘤免疫2.0時代的新方向及創新臨床開發
專場二 從生物標志物發現到精準醫學
專場三 多組學及單細胞測序平臺助力靶向藥發現
專場四 臨床應用及預后監控
專場五 伴隨診斷產品審批及監管
專場六 伴隨診斷共同開發專場
專場七 新藥研發及伴隨診斷策略
專場八 腫瘤早篩及商業化
主要話題
腫瘤免疫2.0時代的新方向及創新臨床開發
CD47/SIRPa抑制劑開發進展
腫瘤免疫2.0時代的臨床前動物模型選擇
mRNA腫瘤疫苗,細胞治療等前沿療法探索
下一代小分子免疫腫瘤靶向藥研發
精準腫瘤學臨床試驗: 邁向數字化時代
從生物標志物到精準醫療
生物標志物:當前監管形勢下藥物開發的機遇與挑戰
用于生物標志物前瞻性驗證的臨床試驗設計
腫瘤藥物臨床試驗中的生物標志物:優化設計,工具和試驗以獲得高效結果
對比中西方人群差異:開放臨床數據互認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臨床試驗效率
使用遺傳生物標記物預先識別腫瘤患者以進行臨床試驗
從生物標志物發現到精準診斷:新技術、新未來
多組學及單細胞測序技術助力靶向藥物發現
多組學技術在結核病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以AI和單細胞測序研發腫瘤靶向藥
通過單細胞測序重構藥物發現
面向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開發,助力藥物發現
iPSC &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在藥物開發中的運用
臨床應用及預后監控
國內外MRD檢測策略現狀及進
液體活檢助力癌癥診斷,監測及預后監控
腫瘤學早期臨床試驗分子預篩策略的發展前景
ctDNA動態監控的價值探
MSI檢測的臨床應用
伴隨診斷產品的審批及監管
伴隨診斷產品法規和監管考量
藥物與伴隨診斷同步申報的策略探索與發
伴隨診斷中美雙報
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解讀
基于NGS技術伴隨診斷試劑的國際監管動態
PI視角: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框架下的臨床開發及合作
伴隨診斷共同開發
藥物診斷共同開發如何塑造發現研究和藥物治療
多重生物標志物診斷的開發及復雜性
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在藥物開發和伴隨診斷開發中的角色
精準病例入組提高臨床成功產出的挑戰
TMB 檢測的標準化及對臨床應用的影響
新藥研發及伴隨診斷策略
藥物-診斷共同注冊的創新臨床設計探索
特定的生物標志物檢驗方法的開發與驗證
藥企視角:伴隨診斷及精準醫學的挑戰
降低新藥研發的風險與成本:伴隨診斷共同開發
MSI和 TMB 作為腫瘤預測和預后標志物的臨床價值
腫瘤早篩及商業化
基于循環腫瘤外泌體的商業化和新興技術用于癌癥診斷和預后
基于血液檢測的多癌種腫瘤早篩產品:從實驗室開發邁向商業化
伴隨診斷產品未來報銷策略探討:新模式及新合作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開展LDTs的機遇
病原微生物發現,觀測及診斷
檢測和鑒定病原細菌的方法:過去,現在和將來
高通量平臺技術創新助力病原微生物快速檢測
臨床病原體基因組學
實驗室自建病原基因組學的成本,基礎設施,驗證的考量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辦法
創新mNGS應用場景的價值探索
宏基因組新一代測序(mNGS)在不同類型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高通量元基因組學在臨床環境中鑒定病原體
LDTs模式下,mNGS產品設計與研發,驗證
臨床宏基因組學應用和挑戰
mNGS技術的標準化,合規化,自動化挑戰
傳染性疾病的創新診斷
新冠病毒的經驗,傳染性疾病的創新診斷
中國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挑戰
分子診斷在傳染性疾病中的前景及可能性
基因組測序在傳染病溯源、預測、預警中的應用
高通量測序在感染性疾病診療中的應用
床旁即時診斷和微流控技術助力創新分子診斷
微流控技術:創新分子診斷的未來前景
POCT技術研究現狀及臨床應用
應對未知、復雜的病原體感染及多基因疾病的分子診斷挑戰
以患者為中心的新檢驗醫學時代的技術演進:微型化,自動化趨勢
主要參與群體
單抗/雙抗、小分子創新腫瘤藥等研發機構和企業
腫瘤免疫細胞療法的研發機構和企業
溶瘤病毒/個體化腫瘤疫苗/基因治療研究機構和企業
腫瘤新藥相關臨床研究機構與醫院PI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和投資機構
第三方醫學檢驗所、分子診斷研發公司
往屆照片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