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診斷是以核酸作為檢測對象,主要應用于臨床各科的診斷中,如腫瘤、感染、遺傳等各方面,而核酸提取是分子診斷實驗的“第一步”。通過對磁珠進行一定的包被(如硅基、氨基、羧基等),從而可以實現對核酸的高通量、自動化提取,這一技術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已經有了成熟的試劑盒并形成為產業。
磁珠的用武之地:體外診斷(In-Vitro Diagnostics)
提到磁珠,就不得不提一下目前大熱的體外診斷研究,磁珠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體外診斷(簡稱IVD)根據其檢驗原理和方法的不同可分為血液學診斷、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尿液診斷、凝血診斷等,在我國目前生化診斷市場較為成熟,免疫診斷中以化學發光和分子診斷為發展速度較快的細分市場。
據統計,全球IVD市場于2013年已達到554億美元,并有望在2018年達到800億美元規模,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是IVD消費的主要市場。具體到產品分類上,POCT、微生物和免疫診斷占比較多,POCT類主要是因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飲食結構和體制原因,在IVD市場中血糖快檢應用較多,故而占據了較大比重。
磁珠法提取核酸的原理及步驟
圖1 磁珠法提取核酸流程示意圖
傳統核酸提取法與磁珠法比較
隨著基因檢測、個性化給藥、產前診斷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界各領域都以追求自動化、高通量為訴求,在此背景下磁珠法提取DNA要比傳統方法(Chelex100 法、有機法、二氧化硅法、鹽析法等)更為簡便快捷、安全環保,并且磁珠與核酸進行特異性結合提取得到的產物純度和濃度都更高。
截止目前,超過30家企業的45款試劑盒獲CFDA批準用于臨床檢驗應用,共計22家企業的核酸提取儀獲CFDA批準進口和國產各占50%。
表1. 磁珠提取核酸法與傳統提取法基本信息對比
誠意之作:納微磁珠——MagneStar
MagneStar超順磁珠是納微科技(Nano-Micro)開發的具有均一粒徑、快速磁反應速度、超高比表面積及生物學惰性的磁珠產品,由于其在蛋白、核酸、抗體和細胞的分離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是高通量生物樣品制備的理想選擇,廣泛用于體外診斷(IVD)化學發光、核酸提取、基因測序片段篩選、細胞分離、靶向藥物載體等重要領域。MagneStar超順磁珠包括:磁珠母球、羥基磁珠、氨基磁珠、羧基磁珠和Protein A磁珠。
MagneStar超順磁珠的優勢
MagneStar產品屬性一覽表
*核殼型(PF):以磁性Fe3O4為核,以SiO2或高聚物為外殼層,比表面積大,磁含量高
*單分散夾層型(PFI):以單分散的聚合物為核心,中間層為磁性Fe3O4,最外層是無機材料,以降低非特異性吸附
注:我們可以提供磁珠母球、羥基磁珠、羧基磁珠、氨基磁珠,更多規格型號或定制,請聯系業務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