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紅外熱成像技術把人體的“寒、熱、虛、實、臟腑、經絡”圖像化、數據化表達,被譽為“中醫第5診”、“中醫熱CT”,可以提供中醫特有的多維可視化信息。它能看到中醫經典理論所闡述的整體觀、陰陽、藏象、經絡理論,好像給每位中醫安上一雙扁鵲的眼睛,可以清晰觀察出人體不同區域溫度分布規律,進一步推斷人體病理變化。
臨床疾病診斷過程中最基本的理論基礎是辨證論治。醫生在疾病辨證以及治療的過程中,先通過四診合參收集病人的相關病情資料,但從病人那里獲得的客觀資料有限,易受主觀因素影響而出現診治偏差。紅外熱成像技術能精確、客觀、無損的反應人體的病理狀況,并以溫度的形式表現出來,彌補了辨證論治因主觀因素所帶來的缺陷。同時也體現了中醫的診斷思維,如以常衡變、見微知著以及司外揣內。近年來紅外熱成像技術在中醫的面診、舌診、證型以及中醫的經絡研究中應用較多。
紅外熱成像與經絡穴位
利用經絡穴位診斷疾病的方法由來已久,經歷了多年臨床實踐的驗證,是科學的、準確的中醫診法。正常人的經絡是深伏于人體肌肉筋膜之間,摸不到看不見。紅外熱成像能將人體臟腑功能狀態通過經絡穴位熱輻射變化真實的直觀的記錄下來,能快速準確反映經絡穴位異常狀態。比如肺臟病變,手太陰肺經可表現出異常熱結構,肝膽病變,肝膽經絡可表現異常熱結構。
督脈為尾閭穴起點,沿著脊柱正中,延伸到頭前發際,按照比例,標出各個穴位的位置,用計算機進行定位和測量計算,避免人工在熱圖上尋找穴位不準確的弊病。
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個體特征。運用紅外熱成像技術對不同體質類型的人群進行觀測,研究不同體質類型人群紅外熱像數據特征,評估不同體質類型人群臟腑代謝狀態,進而達到辨識體質。預防疾病的目的。
紅外在中醫預防方面的應用
“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防治原則,說明中醫非常重視疾病預防。在人意識到患病或發生器質性病變之前,病灶區組織新陳代謝發生變化則表現為病灶區的相應溫度的變化,可以通過觀測病灶區范圍的大小以及形狀的變化來判定病變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紅外成像儀溫度精確度較高,它可以圖像的形式展現人體體溫變動范圍在±0.05℃的圖片,基于這樣一個優勢,使我們更能直觀的把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及疾病所處的階段,進而達到對疾病的預防作用。
亞健康是指機體處于疾病發生的前期狀態,表現部分組織器官的機能出現功能性改變,但無器質性改變。就九種體質的分類而言,亞健康是除平和質外的其它八種偏頗體質。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人迫切需要把握自己的健康狀態,防止疾病發生,提高生活質量。運用現有醫療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治愈一些疾病,但并不能完全解決健康問題,此時這樣一部分人群將處于亞健康狀態。體表熱能的變化是人體臟腑組織功能狀態的反映,而人體全身能量代謝狀態可以通過紅外技術測知,是目前檢測亞健康的最佳技術。目前有關亞健康方面的研究較少,為今后的科研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