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γ是唯一的II型干擾素,也是Th1細胞、CD8+T細胞、γδT細胞、NKT細胞、NK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的標志性細胞因子,它參與細胞的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控作用。早于30年之前,IFN-γ已經被臨床用于治療癌癥和病毒感染,但是結果不盡人意,原因就在于IFN-γ的受體IFNGR廣泛表達于人體內的有核細胞,這就導致IFN-γ無法有效地靶向腫瘤細胞。IFN-γ受體的廣泛分布反映了IFN-γ在固有免疫和獲得性免疫中的多效性,對于IFN-γ與抗腫瘤免疫的研究也經久不衰。
IFN-γ信號通路概述
有生物活性的IFN-γ為可溶性同源二聚體細胞因子。IFN-γ二聚體與其細胞表面受體IFNGR1(α亞基/CD119)結合并誘導IFNGR1二聚化,再與2個IFNGR2(β亞基)結合形成受體復合物。受體復合物中的IFNGR1激活JAK1激酶,IFNGR2激活JAK2激酶,JAK1和JAK2的激活使受體磷酸化,從而招募并磷酸化STAT1。磷酸化之后的STAT1形成二聚體并轉移至細胞核,與基因組上啟動子區的GAS(IFN-Gamma-activated sequence)結合,從而調控下游基因的轉錄。許多受IFN-γ/STAT1信號通路調控的基因為轉錄因子,因此IFN-γ/STAT1信號通路可以間接調控更多下游基因的表達。同時IFN-γ/STAT1信號通路可以激活MAPK、PI3K-Akt, 以及NF-κB信號通路,這也使IFN-γ/STAT1參與了更多基因的表達調控。IFN-γ可以調控30多種基因的表達水平,產生不同的細胞反應。
IFN-γ自身的主要誘導劑是IL-12,IL-12與其受體IL-12RB1/2結合,信號通過JAK傳導,磷酸化STAT4,并由STAT4誘導調控IFN-γ的表達,IL-12的許多功能是通過誘導IFN-γ來實現的。
IFN-γ信號通路(圖片來源:Gocher AM,et al.Nat Rev Immunol. 2022.Mar;22(3):158-172.)
IFN-γ在腫瘤微環境中(TME)的作用
所有有核細胞均可表達INFGR1響應IFN-γ信號,因此IFN-γ在腫瘤微環境中的作用十分復雜,它既發揮抗腫瘤作用,在某些條件下也有促進腫瘤發生的作用。
IFN-γ在腫瘤微環境中的作用(圖片來源:Gocher AM, et al. Nat Rev Immunol. 2022. Mar;22(3):158-172.)
IFN-γ在抗腫瘤的作用
IFN-γ通過轉錄調控CXCL9、CXCL10和CXCL11及其同源受體CXCR3在T細胞、NK細胞、單核細胞、DC和癌細胞的表達和分泌,促進免疫細胞向TME遷移。活化的CTL對TME的趨化性增加可增強細胞毒性作用并限制腫瘤生長。
IFN-γ通過誘導凋亡,或非凋亡細胞死亡來殺傷腫瘤細胞,例如IFN-γ誘導腫瘤抑制基因IRF1,降低Bcl2的表達,上調Bak表達,促進細胞色素C從線粒體釋放和Caspases活化,導致腫瘤細胞凋亡。IFN-γ誘導的STAT1上調腫瘤細胞中死亡受體FAS及其配體FAS-L的表達,以及腫瘤細胞系中TRAIL及其受體死亡受體5(DR5)的表達,直接或間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此外IFN-γ還可以通過促進巨噬細胞活化、上調抗原處理及呈遞分子的表達、促進Th1細胞的生長及活化、促進NK細胞的功能、調控B細胞的功能等方式發揮抗腫瘤作用。
IFN-γ可以促進腫瘤發生
短時間IFN-γ刺激可以上調腫瘤細胞MHC-Ⅰ類分子表達和抗原遞呈,然而長時間IFN-γ 暴露卻可能導致腫瘤逃逸。腫瘤細胞一方面可以通過影響IFN-γ或其下游基因的表達與活性,使之對IFN-γ 依賴的免疫監視作用出現低反應性,進而發生免疫逃逸。另一方面,IFN-γ 也可以通過激活PD-L1、CTLA-4、吲哚胺2,3-雙加氧酶1 等重要免疫逃逸基因、促進髓源性抑制細胞和調節性T 細胞等免疫抑制細胞擴增和發揮效應,進而實現免疫逃逸。
IFN-γ與細胞因子風暴
除了在腫瘤免疫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關COVID-19病理生理學研究表明,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特別是IFN-γ、TNF-α、IL-6、IL-2、IL-15 和 IL-18等炎癥因子釋放增加。抑制CRS的發生對于COVID-19重度患者的治療來說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其中,IFN-γ和TNF-α是兩種重要的促炎細胞分子,且兩者聯合作用會導致炎癥性細胞死亡(包括焦亡、壞死、凋亡),主要是通過激活JAK/STAT1/IRF1信號軸、誘導NO產生,進而驅動Caspase8依賴性的細胞死亡。因此,IFN-γ和TNF-α可作為COVID-19危重病例的潛在治療靶點,用于減緩嚴重感染患者的疾病進展。
重組人 IFN-γ 是一種 16.8 kDa 的蛋白質,含有 144 個氨基酸殘基,由 CD4 和 CD8 T 淋巴細胞以及活化的 NK 細胞產生。人類 IFN-γ 具有物種特異性,僅在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細胞中具有生物活性。
IFN-γ受體存在于大多數免疫細胞中,它們通過增加 I 類 MHC 蛋白的表面表達來響應 IFN-γ 信號,可促進了抗原向 T 輔助 (CD4+) 細胞的呈遞。此外,IFN-γ 可刺激多種淋巴細胞功能,包括巨噬細胞、NK 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抗微生物和抗腫瘤反應。
1.高純度;2.高特異性;3.無動物源(AOF);4.GMP級別;5.無His標簽
實驗數據:
SDS-PAGE鑒定和SEC-HPLC純度:還原的SDS-PAGE 未見雜蛋白(左);SEC-HPLC顯示高純度大于 98%,無聚集體產生(右)
SDS-PAGE鑒定和SEC-HPLC純度圖
應用案例:
IFN-γ活性:
測定 #1: 由其在 HeLa 細胞中誘導細胞凋亡的能力確定, ED 50 為 5.0-10.0 ng/ml。
測定 #2: 使用 HT-29 細胞通過細胞毒性測定確定 的 ED 50 ≤ 0.05 ng/ml,對應比活 ≥ 2 x 10 7 units/mg 的比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