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在幽門螺旋桿菌所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疾病的發病過程,內毒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幽門螺旋桿菌所釋放的“內毒素”可造成胃及十二指腸粘膜超微結構的變化,并與慢性胃炎活性標本細胞的超微結構變化相似,因此說“內毒素”不僅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致病因素,也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4、急性胰腺炎:有文獻報道,急性胰腺炎的病人,有65.5%的人發生“內毒素血癥”,且可持續至病人死亡。在急性胰腺炎的病理過程,由于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腸粘膜屏障保護功能的喪失,使內毒素被吸收入血,通過三個方面的作用可使急性胰腺炎更加惡化。一是內毒素可增強組織胺的作用至60倍,而組織胺可促進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導致炎癥水腫滲出;二是內毒素激活補體系統及凝血系統,激活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等因子,并刺激合成C反應蛋白,而C反應蛋白則是衡量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指標;三是刺激具有最強收縮血管作用的內皮素,使之含量升高,引起強烈的血管收縮,加重組織的缺血,壞死。
5、腎小球腎炎:腎小球疾病都具有明顯的球內單核巨噬細胞浸潤,浸潤的單核巨噬細胞參與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膜細胞的增生及新月體的形成。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內毒素可明顯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的腎小球粘附,內毒素及其激活物均參與局部腎組織的損傷。
6、慢性支氣管炎:有臨床報道,通過血漿內毒素的測定,發現慢性支氣管炎病人血漿中內毒素可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從而證實了慢性支氣管炎病人血漿中有過多的內毒素,同時也說明了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多伴發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感染。
7、軟組織感染:臨床動態監測軟組織感染病人的血漿內毒素,發現感染初期內毒素升高,且具有含量高,持續時間長、解毒能力差的特點。已知在死亡的病例中,“內毒素"隨著病情的加重而呈進行性上升,非死亡病例內毒素的峰值可在治療后下降,可見“內毒素”對軟組織感染類疾病有著較大的危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