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組學文獻分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 NAFLD)是全世界日趨普遍的慢性肝病。隨著肥胖和代謝綜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亞洲國家NAFLD增長迅速,在上海、北京、廣州和香港等地區成人NAFLD患病率約在30%左右。
代謝組學文獻分享,NAFLD可進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進而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代謝組學文獻分享,NAFLD相關肝癌的發病率在過去10年增加了4倍,相應的醫療保健費用也在逐步增加。
2020年7月份香港中文大學于君老師的研究團隊在《Gut》發表了一篇研究高膽固醇飲食對于調節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產物在驅動NAFLD-HCC中作用的文章,發現了膽固醇抑制療法和改變腸道菌群對于該疾病的作用,為以后預防NAFLD-HCC提供了有效策略。
1.代謝組學文獻分享,高脂高膽固醇飲食(HFHC)自發并順序誘導單純性脂肪變→NASH→纖維化→NAFLD-HCC的發展,而高脂低膽固醇飲食只誘發單純性脂肪變。
2.代謝組學文獻分享,在NAFLD-HCC小鼠中發現了腸道菌群及其相關的代謝物改變。粘螺旋菌(Mucispirillum)和脫硫弧菌(Desulfovibrio)等細菌增加,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和擬桿菌(Bacteroides)等減少。血清牛磺膽酸(TCA)增加、3-吲哚丙酸(IPA)減少。體外實驗發現IPA抑制了膽固醇誘導的脂質積累和細胞增殖,而TCA加重了膽固醇誘導的甘油三酯積累。
3.代謝組學文獻分享,無菌小鼠移植HFHC小鼠的糞便后,肝臟會出現脂質聚集、炎癥以及細胞增殖增多的情況,這為腸道菌群引起NASH及NAFLD相關肝癌提供了直接證據。
4.代謝組學文獻分享,應用降膽固醇藥物可以恢復膽固醇誘導的腸道菌群失調,并預防NAFLD-HCC的形成。這預示著該療法可以為預防NAFLD-HCC提供強有力的實驗依據。
圖2 膽固醇誘導的NAFLD–HCC發生機制的示意圖
總結:
代謝組學文獻分享,這項研究首次發現了長期的高膽固醇飲食,會通過調節腸道菌群來誘導小鼠NAFLD-HCC形成和發展:膽固醇通過腸道菌群的變化使TCA升高、IPA降低,促進脂質積累和肝細胞增殖,從而導致NAFLD-HCC的發展。
代謝組學文獻分享,而通過降膽固醇治療,可以阻止高膽固醇飲食誘導的NAFLD-HCC。這意味著,調控膽固醇和腸道菌群及其相關代謝產物可能為以后預防NAFLD-HCC提供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