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機械灌注對于移植腎保護作用的機制尚不明確,而機械灌注所提供的流體剪切力(Flow Shear Stress, FSS)對供腎血管內皮細胞的具體作用有必要深入研究。此外,已有多項研究證明使用體外 FSS 系統可模仿體內血流通過血管內皮的生理狀態,并能夠直接影響內皮細胞酶的活性、蛋白功能及轉錄因子表達情況。
基于此,來自于蘭州大學外科學▪泌尿外科學的王誠進入了深入的研究,發表了題為《流體剪切力在供腎持續灌注保存中的作用機制研究》的碩士畢業論文。該論文采用體內實驗和體外實驗兩種方式,進一步探討持續灌注所提供的流體剪切力對供腎的保護機制。
實驗結果
(1)Western blot結果發現,FSS可上調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細胞內p-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相對表達,并隨時間延長而升高(p<0.05);HUVEC細胞加載12dyn/cm2力適應2h后,去力培養,細胞內p-AMPK的相對表達隨時間延長逐漸降低(p<0.05);二甲雙胍可明顯激活AMPK活性,并隨濃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
(2)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發現,HMP組腎臟組織內p-AMPK含量明顯高于CS組(p<0.05),且HMP與Normal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Met-CS組p-AMPK的相對表達水平也顯著高于CS組(p<0.05);低溫持續灌注后腎臟組織內p-AMPK的表達主要分布于腎小管處,少數于腎小球內皮細胞和血管處。
(3)RT-PCR結果顯示加載12dyn/cm2力1h后,HUVEC細胞內KLF-2 mRNA的相對表達顯著高于CTL組(p<0.05),且1hFSS組細胞內Bcl-2/Bax比值低于CTL組(p<0.05),而兩組內p53 mRNA的相對表達無明顯差異(p>0.05)。體內實驗結果顯示HMP組和Met-CS組凋亡率明顯低于CS組(p<0.05);同樣,HE染色發現CS組腎臟組織損傷嚴重,腎小管明顯水腫;Met-CS組腎小管水腫減輕,而HMP組大鼠腎臟損傷不明顯,無水腫,腎小管輕度擴張。
實驗結論
綜上所述,流體剪切力的改變可能通過AMPK途徑影響腎臟損傷,而持續灌注保存提供的流體剪切力可以通過激活AMPK/KLF-2信號通路,抑制組織細胞凋亡,減輕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進而起到器官保護作用。二甲雙胍可以有效激活AMPK活性,也能夠減少供腎靜態低溫保存過程中冷缺血所導致的腎臟損傷。AMPK可能成為治療FSS缺失后IR損傷的潛在藥物靶點。
參考文獻:王誠. 流體剪切力在供腎持續灌注保存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8.
文章來源:http://www.naturethink.com/?news/143.html
小編旨在分享、學習、交流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系小編修正。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Nature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