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在生物實驗領域是一種很常見的工具,在實驗室應用方便且用途廣泛,無論是定性還是定量,計數還是成像,熒光相關實驗都能滿足需求。一臺操作便捷、清晰跟手的熒光顯微鏡往往比高端儀器贏得的Respect更多。熒光可以為細胞實驗做些什么?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一起來看!
一、什么是熒光
熒光是激發態分子不通過內部轉換方式消耗能量回到基態,而是釋放出相應較低能量的光量子。
熒光物質都具有兩種特征光譜:激發光譜和發射光譜。不同熒光物質有其最敏感而有效的激發波長,因而選擇合適的激發/發射光譜以獲得最佳的結果,是實驗中首要考慮的問題。在研究中常見的熒光相關參數都是相對應的,比如AO-DNA(500/526)、AO-RNA(460/650)、PI(535/615)、DAPI(359/461)、FITC(493/517)以及GFP(498/516)等。
二、熒光在細胞實驗中的應用
細胞實驗中,熒光的應用頻率可以說是最高的,只要涉及有關量的細胞實驗,就需要細胞計數。常規的活細胞計數法,推薦使用臺盼藍染色。但在培養原代細胞或分離PBMC時,殘留的RBC被臺盼藍拒染,無核細胞的干擾會影響整體的結果判定。而AO/PI染色計數便能解決這一問題!
AO具有膜通透性,可以通過完整細胞膜,使核DNA和RNA染色,同時在凋亡細胞中,因染色質固縮或斷裂為大小不等的凋亡小體,AO使其染上黃綠色熒光,壞死的細胞黃熒光減弱甚至消失,呈現細胞核碎裂點狀大小不一、質密濃染。
PI無膜通透性,只能通過不完整的細胞膜,因此只能使所有死細胞的細胞核呈現紅色熒光。
AO/PI特異性染色可以準確區分死活細胞,此外實驗室常用DAPI進行染核。DAPI是一種能與DNA強力結合的熒光染料,結合到雙鏈DNA上的熒光強度提高約20倍。在實驗過程中,固定細胞后導致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再加上DAPI的強結合性,便可高敏感性顯示出基因表達的亞細胞情況,進行基因定位。
常見有綠色熒光蛋白(GFP)和紅色熒光蛋白(RFP)。
使用最多的就是GFP,通過基因工程將其轉入基因組持續表達。最早在北冰洋寒冰水域,維多利亞多管水母體內發現了GFP,后有三位科學家分別將其投入試驗研究,并進行熒光的加強改造,最終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廣泛應用后,GFP在顯像技術、示蹤技術、報告基因等應用中大放異彩。由于其獨特的光信號轉到機制,研究者將具有信號轉導的分子識別點,結合到熒光蛋白分子上設計生物感受器。可檢測核酸、激素等多種分子的表達狀況,甚至還能檢測活體細胞中蛋白的構象變化,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三、C100自動細胞計數儀熒光功能
實驗室在做真核細胞轉染時,一般都會將GFP連入質粒,通過熒光的表達,再通過DAPI定位細胞核檢測轉染的效率。
效率又是如何計算的呢?粗略估算?手動計數?用流式細胞儀?費時費力不說,約儀器還麻煩。瑞沃德新款自動細胞計數儀C100熒光功能可快速準確計算結果細胞數量,為您的實驗保駕護航。
熒光展示圖
C100具有明場計數功能,如直接計數、臺盼藍活細胞計數等,參數調整靈活且結果清晰準確。
更重要的是,機身內配置雙通道熒光柱!(紅綠,紅藍,綠藍)可疊加兩種熒光結果,完成復雜的細胞樣品分析,AO/PI染色,一鍵計數便知結果。可快速保存細胞樣品的全部數據和圖像!時間再緊也不怕!
了解更多,請致電400 886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