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已經有大量的研究驗證了目前由WHO以及CDC推薦的針對慢性結合桿菌感染的標準療法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包括利福平-異煙肼聯合治療三個月左右等,也有證據表明上述療法能夠有效降低細菌的載量。然而,我們仍需要更多的證據證實其對于高危人群的預防性治療效果以及藥物的安全性。
根據最近發(fā)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這項大規(guī)模的研究結論或許能夠為歐洲CDC以及潛在的國家與地區(qū)提供預防與治療慢性結合桿菌感染的新方法。
(圖片摘自網絡)
肺結核是一類全球性的感染性疾病,2015年因肺結核死亡的人數達到了150萬人。針對慢性結合桿菌的感染,尤其是對于高危人群的預防性治療措施,是抑制肺結核流行趨勢的關鍵,也是全球衛(wèi)生組織的共同目標。
對此,來自倫敦學院大學以及歐洲CDC的研究者們分析了此前的53項相關的研究結果,其中包括2014年該研究組的一項實驗結果。作者比較了不同類型的,針對慢性結核桿菌感染的治療方法的效果以及副作用。結果顯示,標準的抗生素療法(異煙肼單藥物治療6個月,利福平單藥物治療以及利福平-異煙肼聯合治療3-4個月)對于預防結合桿菌對高溫人群的感染效果均十分顯著。雖然這些實驗證據有限,但仍舊充分地說明了標準療法對于治療慢性結核病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