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利用代謝組學進行的大型研究中,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鑒別出了和癡呆癥及阿爾茲海默病(AD)發病風險直接相關的新型循環化合物,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Alzheimer and Dementia上,該研究或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種和AD發病相關的新型生物學通路,同時其也能夠作為指示疾病風險的生物標志物。
圖片摘自:boyerpd1bio.wikispaces.com
AD是一種最常見的癡呆癥,患者主要表現為記憶力退化、身體虛弱及依賴性增加等癥狀,盡管目前研究人員在AD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目前并沒有治療AD的有效療法或預防性策略;如今該病已經成為影響全球老齡化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了。
利用來自弗蘭明漢心臟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相關研究數據,研究人員通過10年跟蹤調查分析了個體血液中鄰氨基苯甲酸的水平和其患癡呆癥及AD風險之間的關聯。最后研究者發現,色氨酸降解過程中就能夠首先產生鄰氨基苯甲酸,這是一種必要的氨基酸;更有意思的是,相同反應產生的其它化合物或許對于神經元細胞也具有保護或損傷的效應,當然其也能夠作為潛在的新型藥物靶點。
同時,研究者發現,這些潛在的標志物或許能夠幫助用來鑒別處于癡呆癥高風險的人群,而這無疑能夠改善未來臨床試驗中相關療法的治療效應,即可以幫助確定哪些患者能夠引療法而獲益。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講,這項研究首次利用來自諸如弗蘭明漢心臟研究等隊列研究數據來尋找和AD及癡呆癥發病風險相關的化合物,隨著將AD流行病學同代謝產物學方法進行整合,目前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創新性的方法來不斷進行AD等疾病的追蹤研究,當然后期研究者還將不斷繼續深入研究尋找指示個體阿爾茲海默病患病風險的新型潛在生物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