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觀察外用溫經通絡散對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大鼠坐骨神經的作用。
方法:30 只 wistar 大鼠, 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中藥組。 模型組和中藥組腹腔注射奧沙利鉑 3mg/kg,隔天 1 次,共 16 次。 從造模 d1起給予中藥組溫經通絡散浸泡大鼠四肢及尾部;觀察機械和溫度刺激下大鼠行為學變化及坐骨神經纖維變化, 測坐骨神經傳導速度變化。 結果:中藥組和模型組出現機械過敏和超敏反應,冷刺激縮足次數增多;坐骨神經傳 導速度減慢,中藥組較模型組顯著好轉(P<0.01);模型組坐骨神經纖維出現脫髓鞘,甚至空泡變性,中藥組較模 型組減輕。
結論:溫經通絡散能夠明顯緩解周圍神經毒疼痛,加快坐骨神經傳導速度,有效降低奧沙利鉑對坐骨神經的損傷。
關 鍵 詞:奧沙利鉑;周圍神經毒;中藥;外用材料與方法
動物造模及分組處理雌性 Wistar 大鼠 30 只 (華阜康動物實驗中心提供),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 condition)級,體重 200±20g,實驗前大鼠適應新環境 1 周。 根據體重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模型組、中藥組,每組10 只。 實驗參照 Cavaletti[1]方法中的第 4 組造模
方法造模, 模型組和各中藥組腹腔注射奧沙利鉑3mg/kg,隔天 1 次,共 16 次;正常對照組腹腔注射 等體積 5%葡萄糖。 從造模 d1 起,中藥組用濃度 為 0.2g/ml 中藥室溫浸泡四肢和尾巴,60min/d,模型組室溫去離子水浸泡四肢和尾巴對照。
藥品及實驗儀器
中藥復方(溫經通絡散):淫羊藿、老鸛草、川烏、川芎、紅花,由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制作成特 定濃度(每 20g 生藥煎出 100ml 藥液)的水煎劑。 奧沙利鉑(進口):50mg 溶解于 5%葡萄糖溶液,終濃度 lmg/ml。 Von Frey 纖維絲: 美國 Stoelting 公司。 智能冷熱板儀:北京眾實迪創科技有限公司。
BME-410C 型全自動熱痛刺激儀: 中國醫學科學 院 生 物 醫 學 工 程 研 究 所 。 電 子 天 平 (AD-VENTUER OHAVS AR0604)。 生命信號采集系 統: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實驗室。
1、行為學測試 機械痛覺敏感度測試:大鼠置于金屬網上,蓋以透明的有機玻璃罩,先適應環境 15min,待梳理 和探究活動基本消失后, 用 4g 和 15g 纖維絲(Von -Frey hairs,VFH) 輕輕地刺激大鼠后肢足 底,每側足底 5 次,2 次刺激間隔 6s,大鼠在刺激 時間內或在移開纖維時立即出現快速的抬足反 應,記為陽性反應,而身體活動所引起的抬足反應 不記為陽性反應,測試完成記錄雙后肢抬足次數, 算出陽性反應概率 (陽性反應次數/10×100%)[2]。VFH 4g 刺激大鼠足底出現抬足反應即機械刺激感覺超敏反應;VFH 15g 刺激大鼠足底出現抬足 反應即機械刺激感覺過敏反應。
冷溫度覺敏感性測試:打開冷板儀開關,將溫 度設定在 4℃, 待溫度恒定達到設定溫度時將大 鼠放在冷板上, 罩上透明有機玻璃罩, 讓其適應1min 后開始記錄大鼠 5min 內抬足或舔足次數 ,身體活動或變換體位所引起的抬足反應不記為陽性反應。實驗開始時測定行為學指標,各組之間無差異。
電生理測試
骨神經傳導速度測試 (the sciatic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0.3%戊巴比妥鈉麻醉 大鼠,用彎剪前去大鼠左后肢的被毛,露出皮膚,沿著股骨干后緣剪開皮膚、肌肉,小心剝離筋膜肌 肉,暴露坐骨神經,用玻璃分針游離坐骨神經,在游離的坐骨神經上放置好生命信號采集系統的刺 激電極和記錄電極, 給予刺激后相連的電腦上用 medlab6.0 記錄神經傳導信號,2 個記錄電極記錄 到的時間之差即潛伏期之差, 神經傳導速度 v 即 2 個記錄電極之間的距離 l 除以潛伏期之差 t(v=l/t)。
組織病理學觀察
實驗結束時每組選取 6 只大鼠坐骨神經,置于 10%的福爾馬林固定液固定。 取材后,石蠟包 埋,切片厚度 6μm,切片后脫蠟,復水,HE 染色, 二甲苯透明后樹膠封片,正置光學顯微鏡(Olym-pus)下,觀察坐骨神經和背根神經節形態變化。
統計學方法
有數據采用 SPSSl9.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及分析,計量資料方差齊的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齊的應用非參數檢驗, 計數資料用非參數 檢驗。
本實驗初步證明了溫經通絡散對奧沙利鉑所 致周圍神經毒性大鼠模型治療的有效性, 但其中 藥起效的主要成分及對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 性的作用靶點尚不清楚,仍需進一步驗證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