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從農田生態系統整體出發,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積極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惡化病蟲的生存條件,提高農作物抗病蟲能力,將病蟲為害損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一)、農業防治
1、選用對當地主要病蟲抗性較強的茉莉花品種。
2、及時采摘受害花蕾,對棲居花蕾中的茉莉花蕾螟、薊馬等有較好的控制效果。
3、合理修剪,控制茉莉花植株高度,便于采花及減輕病蟲害的危害與發生。
4、秋季結合施基肥,對茉莉花園進行深翻,對土壤中越冬的鱗翅目害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5、秋末將茉莉花根際附近的落葉清理至行間深埋,有效防治葉類病害減輕在土壤中的發生。
(二)、物理防治
1、利用蟲害的趨光性,在5月上旬到10月下旬,每天晚上8點至凌晨1點,成蟲發生期,田間每20-30畝安置1盞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趨光性害蟲,降低田間害蟲數量。
2、人工捕殺,對發生較輕、危害中心明顯及有假死性害蟲,減輕危害。
3、提倡人工鋤草,少用或不用化學除草劑。
4、利用蚜蟲、薊馬等害蟲的趨黃性,在田間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殺害蟲,在高過茉莉花植株15厘米處,每畝懸掛50厘米×50厘米或50厘米×70厘米的黃板20-25個。
(三)、生物防治
1、積極保護利用天敵,控制病蟲害。如蜘蛛、食蟲蝽、步甲、螞蟻等捕食性益蟲,以及蕾螟類蟲、蛹的寄生蜂與寄生蠅等。
2、使用生物農藥、植物源和礦物源農藥如天然除蟲菊、苦參堿、印楝素、蘇云金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防治茉莉蕾螟、葉螟、薊馬、葉蟬、蚜蟲等。
(四)、化學防治
1、使用藥劑防治時嚴格按照GB4285、GB/T8321的要求控制施藥量與安全間隔期。
2、在茉莉花生產中嚴禁使用禁止使用農藥和限制使用的農藥,嚴格根據病蟲發生情況,有條件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3、要嚴格按照防治指標進行防治,掌握防治適期施藥,宜一藥多治或農藥的合理混用。
4、要嚴格按照規定使用劑量和安全間隔期的標準使用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