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藥學院藥理學科學家,利用MFI,在權威雜志Journal of ControlledRelease(IF:7.901)發表文章:Freezing-induced Protein Aggregation - Role of pH Shift and Potential Mitigation Strategies, J Control Release. 2020 Jul 10;323:591-599.
--研究背景--
在設計用于腸胃外給藥的蛋白質藥物產品中,聚集體的產生,除了在外觀上引起不適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們具有細胞毒性作用,或是引起機體免疫原性應答。美國和歐洲藥典對腸胃外藥物產品中的不溶性聚集物有規定:對于小劑量的腸胃外藥物,通過光阻法測量的小顆粒(≥10μm)和大顆粒(≥25μm)的推薦藥典規范分別為≤6000/container和≤600/container。
因此,預防和減輕蛋白質聚集對于維持蛋白質藥物產品的安全性,功效和質量至關重要。藥品加工步驟中,如純化,攪動,凍融,填充,凍干,制劑成分,運輸壓力,都有可能將天然蛋白質轉化為聚集體。而蛋白質溶液在配制為藥物產品之前,通常以冷凍狀態保存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因反復凍融而產生的蛋白聚集體更應引起關注。
蛋白質制劑如緩沖液可確保制劑的pH值在整個保質期內都保持在所需范圍內。但在低溫過程中,某些緩沖區的有效性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當冷凍含有磷酸二氫鈉和磷酸二鈉的水溶液(即磷酸鈉緩沖液)時,磷酸氫二鈉的選擇性結晶導致冷凍濃縮液的pH降低,從而引起蛋白聚集體的產生。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在不同緩沖溶液的凍融循環過程中,兩種模型蛋白質(牛血清白蛋白(BSA)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聚集體的產生,以及這兩種蛋白對緩沖液pH值變化的影響。同時,評價了添加的非結晶溶質對pH值變化的影響,以及pH改變對蛋白質聚集行為的影響。
--研究結果--
使用MFI表征冷凍和解凍后蛋白顆粒的形成
利用MFI檢測發現,無論何種緩沖液,BSA(10mg/mL)在制備和立即分析時均顯示出最低的顆粒數。當這些溶液經受五個凍融循環時,在許多系統中顆粒數量都有小幅增加。但凍融循環在磷酸鈉緩沖液(100mM)中導致的顆粒計數增加顯著。加入纖維二糖(纖維二糖(一種還原糖)被用作模型非結晶溶質,一種冷凍保護劑)后,在磷酸鈉緩沖液(100mM)中導致的顆粒數有明顯緩解。
利用MFI檢測發現,β-gal(10mg/mL)在水中凍融后的顆粒數(〜100,000)急劇增加,表明該蛋白質對PH值的極端敏感性。同樣,β-gal在磷酸鈉緩沖液(100mM)中導致的顆粒計數增加顯著。加入纖維二糖后,在磷酸鈉緩沖液(100mM)中導致的顆粒數有明顯緩解。
低溫pH測定
將PBS和磷酸鈉(100mM)冷卻后,發現pH值變化幅度相似。當磷酸鈉濃度為10mM時,冷卻時的pH值變化不明顯。而蛋白質的添加(10mg/mL)可以降低了PBS和磷酸鈉(10mM)中pH值變化的幅度。當磷酸鈉濃度很高(100mM)時,蛋白質的作用就不那么明顯了,這表明,低蛋白濃度(10mg/mL)似乎不足以抑制緩沖鹽的結晶和隨之而來的pH偏移。
低溫XRD測定
研究結果發現,當將磷酸鈉緩沖溶液(10和100mM)冷卻時,在-15°C時Na2HPO4•12H2O結晶明顯(分別參見圖4B和4C)。而BSA的添加,可以使Na2HPO4•12H2O的峰強度降低,特別是在較低的緩沖液濃度(10mM)下更為明顯。這與觀察到的BSA對緩沖溶液pH值變化幅度的影響密切相關。此外,纖維二糖的添加完全抑制了緩沖鹽的結晶(圖4D),以及冰峰的強度也受到了抑制。這些結果揭示了非結晶溶質在蛋白質制劑中的附加作用。通過抑制緩沖鹽的結晶和隨之而來的pH值變化,這些賦形劑可防止蛋白質不穩定性。
熱分析
結果顯示,當將BSA添加到PBS中時,在-54.4℃出現玻璃化轉變溫度(Tg′),隨后在-22.4和0.1℃出現兩個吸熱峰。玻璃化轉變溫度反映了冷凍濃縮物組成發生了改變。BSA僅對100mM緩沖液的熱行為有明顯影響,導致Tg’(-47°C)和結晶溫度(-30°C)降低。同時,纖維二糖的添加有望改變冷凍濃縮物的成分,這在Tg’(-34°C)中有所體現。
結論:
磷酸鹽緩沖液被廣泛用于腸胃外蛋白質制劑中。但在冷凍過程中,磷酸氫二鈉(十二水合物)的選擇性結晶會降低冷凍濃縮液的pH值,從而導致蛋白質聚集。可以通過降低緩沖液濃度來最大程度地減小pH偏移。同時,BSA和β-gal可以通過對緩沖液結晶的抑制,減少pH的變化,但其作用程度要取決于緩沖液濃度。其它非結晶性賦形劑(纖維二糖)的添加,可通過抑制緩沖鹽結晶,來提高蛋白質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