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臨床醫師癌癥雜志》在線發表的“2018年全球癌癥統計數據”,去年全球有約180萬結直腸癌新發病例,發病率(10.2%)及死亡率(9.2%)極高,是最常確診且危害最嚴重的癌癥之一。因此,探索結直腸癌的發病機制,尋找預防和治療的有效途徑,是目前全世界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自噬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以往研究顯示自噬對于腫瘤是一把“雙刃劍”。自噬可以顯著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誘導結直腸癌細胞凋亡;然而,自噬也可以給結直腸癌細胞提供額外的能量從而促進其異常增殖,并且可以降低各種針對結直腸癌治療措施的有效性。因此自噬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確切作用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2019年6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Autophagy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藥學院沈曉燕教授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鄭明月研究員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SNX10 (sorting nexin 10) inhibits colorectal cancer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by controlling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SRC”。
南模生物為該研究提供了Snx10flox/flox小鼠模型。
非受體酪氨酸激酶SRC是細胞內促癌信號的關鍵介質,超過80%的結直腸癌患者中SRC異常增高并顯著激活,與病情進展密切相關。該研究團隊發現SNX10在自噬小體與溶酶體融合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通過構建Snx10 cKO小鼠(Vil1-cre+ Snx10flox/flox)發現SNX10缺失導致SRC不能被募集至自噬溶酶體進行降解,使得SRC在細胞內大量積聚并進一步激活下游STAT3以及CTNNB1信號通路,最終促進小鼠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他們的研究還發現在人類結直腸癌組織中,SNX10的表達顯著降低,而且與SRC的積聚與激活、腫瘤分化、TNM分期、淋巴結轉移以及存活周期密切相關。這項研究首次發現并揭示了SNX10在調控SRC自噬降解通路中的重要作用,并為預防和治療結直腸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還表明自噬是一種重要的早期抑癌機制,提示抑制自噬的治療方法可能會帶來促進癌癥發生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