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靶向藥、PD-1單抗藥等“救命藥”在中國密集上市,為更多的腫瘤患者帶來了希望。
新藥的研發、疾病的攻克離不開動物的幫助,其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實驗鼠。在廣州開發區,就有這么一家專門跟老鼠“打交道”的公司——賽業生物科技,它研發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基因打靶技術,極大降低了老鼠基因敲除的成本。近年來全球很多面世的“救命藥”背后,都有這家廣州企業的一份功勞。
在基因打靶技術上做到全球第一
走進賽業生物位于廣州開發區的實驗室,記者看到,上千只身價不菲的小白鼠被飼養在一個個密封的無菌籠子里,賽業生物董事長韓藍青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這里有為糖尿病研究而工作的“糖尿鼠“,有敲除了免疫系統的“裸鼠”,有用于新藥研發的“患癌鼠”……賽業生物根據不同的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和藥企的要求,對老鼠進行基因改造。
“我們做得最多的是把一條老鼠的基因用人的基因替換掉,制作出人源性老鼠。”通過這種方式,小鼠得以表達出人的蛋白或者抗體,因此可以用于研究靶向藥物,開發出針對基因靶點的治療手段。
韓藍青告訴記者,賽業生物在ES打靶構建基因敲除小鼠領域已經建立了行業的“金標準”。
據介紹,對小鼠的基因改造,通常有兩種技術,一種是ES打靶技術,另一種是CRISPR技術,其中,CRISPR的優點是高效快捷,但卻存在不可控的脫靶風險。而ES打靶技術的優點是精準無脫靶,可以進行復雜的基因改造,但缺點確實低效、耗時、費力、成本高昂。
為此,賽業生物在ES打靶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出了升級版的TurboKnockout技術,該技術不僅具有傳統ES打靶效果穩定等優點,更使傳統ES打靶技術減少兩代繁育時間,制作周期從一年縮短至6個月。“在ES打靶領域,我們做到了全球第一。”
強勢互補推進大灣區醫藥產業發展
“小鼠的基因改造是一個細分行業,行業自身的容量僅僅幾億美元,但它的輻射范圍非常廣,直接影響到下游的藥物研發、科研項目幾千億美元的產值。”韓藍青表示。目前,賽業生物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科研用基因工程動物服務商,模式動物種群規模超過10萬只,每年可完成超過3000個實驗鼠定制項目。
“引入流水線的工程方法后,我們的平臺可以同時運作上千個不同的老鼠基因改造項目,”韓藍青說,“成本至少降低了70%-80%。” 據悉,以往做一個小鼠基因敲除要20多萬元,現在,同樣的技術只要七八萬元、甚至五六萬元。
實際上,生物醫藥產業是粵港澳大灣區備受關注的明星產業。其中,深圳市是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廣州醫藥企業龍頭云集,將力爭到2019年年底生物醫藥產業產值超1300億元;香港研發能力強,很多尖端科研技術亟待成果轉換。
“我們和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多家機構均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他們的多個課題組制備實驗鼠。”韓藍青表示,自2006年成立以來,賽業生物一直與港澳地區有著密切合作。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為企業帶來了新機會,賽業將扎根廣州,在與深圳、東莞、香港及澳門等地區的研究機構繼續加深加強合作,“尤其是把香港及澳門的科技與內地的市場和資金結合起來,通過強勢互補推進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