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推出最新的塞卡病毒檢測方案
瀏覽次數:9648 發布日期:2016-3-2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疫情概況:
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種新爆發的蚊媒病毒。據WHO報道,它是1947年首次在烏干達通過叢林黃熱病監測網絡在恒河猴中發現的。隨后于1952年在烏干達和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的人類中間做出確認。2007年和2013年首次在太平洋報告發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分別在雅浦島和法屬波利尼西亞),2015年在美洲(巴西和哥倫比亞)和非洲(佛得角)報告發生疫情。此外,美洲逾13個國家報告發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這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擴大之勢。
2015年,巴西當地衛生當局在出現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時間也觀察到出生時患有小頭癥的嬰兒數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衛生當局和機構目前正在調查小頭癥與寨卡病毒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然而,在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關聯之前需要進一步開展調查和研究。
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于2016年2月9日通報,該委專家確診在我國江西贛州市贛縣發現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病例確診后,江西及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在發生地開始滅蚊、蚊媒應急監測、健康教育等措施。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過蚊子(伊蚊)叮咬傳播。多數病人僅出現輕微發熱、紅疹(多數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會出現頭痛、關節痛以及非化膿性結膜炎等癥狀,大多持續2至7天后自愈。近期有研究結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導致少數人出現神經和自身免疫系統癥狀,孕婦感染后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并可導致小兒夭折。
解決方案:
目前可以用于寨卡病毒檢測的快速研究和檢測方法中被普遍采用的是實時熒光PCR技術(簡稱:qPCR技術)。該技術具有高靈敏度、操作簡易、穩定性好等優點。
羅氏診斷生命科學部憑借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悠久研究歷史及經驗,針對目前爆發的寨卡病毒可提供全面的研究解決方案。從MagNA Pure全自動核酸提取系統或High Pure系列手動提取試劑盒上進行血清或血漿的核酸提取,使用成品化的寨卡病毒檢測試劑盒到結合羅氏診斷全線LightCycler家族熒光定量PCR儀進行病毒核酸定量,整個過程最快在2小時內即可完成。羅氏診斷最新的寨卡病毒檢測試劑盒中含有引物、探針、內對照以及非常重要及必須的陽性質控,用以保障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羅氏致力于為全球人類的健康服務并提供可靠的產品!
*該產品只用于生命科學研究,不用于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