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G酶標儀助力美國NIH攻克快速朊病毒檢測
瀏覽次數:2701 發布日期:2015-9-2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
美國NIH與意大利科學家攜手利用BMG Omega多功能酶標儀 |
研發出朊病毒快速檢測,實現無創診斷克雅氏病!! |
|
朊病毒又稱蛋白質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質,是一類能侵染動物并在宿主細胞內復制的小分子無免疫性疏水蛋白質。朊病毒通過不斷聚合,形成自聚集纖維,然后在中樞神經細胞中堆積,最終破壞神經細胞,從而引致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中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是致死率較高的朊病毒疾病,至今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朊病毒病能傳染野生動物,家禽和人,在出現癥狀以前往往會潛伏好幾年。為了有效預防和監控朊病毒病,科學家幾十年來一直致力研究如何診斷朊病毒病。以往的朊病毒檢測需時要1個月至6個月,而且靈敏度不足,對診斷克雅氏病等朊病毒病有一定難度。
|
|
美國NIH科學家Dr.Caughey和Dr.Atarashi在2008成功研發出朊病毒快速檢測技術,Real-Time Quaking Induced Concersion Assay(RT-QuIC),該技術可在20-48小時內可檢測出朊病毒,并且可做到零假陽性的準確度。RT-QuIC在朊病毒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領域中隨即倍受關注。最近,美國NIH和意大利的科學家一起合作在RT-QuIC檢測技術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并成功利用克雅氏病病人上鼻腔的樣本進行無創的朊病毒檢測。這個突破再一次引起了國際關注!Dr.Caughey希望這種新技術可廣泛應用在多種朊病毒疾病檢測,如克雅氏癥和瘋牛癥。 |
|
|
|
Dr. Caughey團隊在美國洛磯山實驗室用 BMG Omega酶標儀進行RT-QuIC檢測 |
| |
|
RT-QuIC朊病毒檢測技術是利用熒光探針在多功能酶標儀上檢測朊病毒所形成的蛋白聚合物。在檢測的過程中,樣本要在酶標儀檢測艙內保持42℃,而且每隔一分鐘便要用雙圓周方式以700RPM振蕩,并且每15分鐘讀取一次熒光信號,整個檢測過程為20-70小時。這個檢測由于要求儀器有長時間的溫控,而且能以高速振蕩達2100分鐘,所以對儀器的質量非常講究。德國BMG Labtech多功能酶標儀有著非常堅固耐用的設計和很好的靈敏度。所以在RT-QuIC檢測開發的過程中,美國NIH都是采用BMG Omega系列酶標儀。最后BMG Labtech的酶標儀更被廣泛采用在RT-QuIC檢測上! |
|
 BMG Labtech Omega系列多功能酶標儀 |
|
|
| |
|
更多參考內容:Real-Time Quaking Induced Conversion Assay for Prion Seeding |
相關視頻可登錄以下網址觀看: |
美國NIH采用BMG Omega酶標儀進行快速朊病毒檢測 |
更多詳情可掃描以下二維碼訪問伯齊公司官方網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