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入職第二年,跳槽意向最高。向陽生涯的咨詢數據顯示,近兩個月來的個人咨詢客戶中,2010屆的畢業生十分集中,達到了總客戶數的42%之多;綜合向陽生涯諸多職業規劃師的咨詢反饋,我們發現去年的咨詢案例中2009屆的比例同樣也很多。通過對客戶工作年限的專項分析顯示,工作年限在1~2年的職場人,跳槽意向最高。而這部分人中,超過半數的人都有三段以上工作經歷。
調查報告
頻繁跳槽導致"M"型職業軌跡
通過對這些活生生的案例研究,七成職場新人表示在某個崗位或行業里呆滿一年,甚至半年,就認為自己已經了解了這個行當,具備了跳槽的"資格",開始因為各種理由頻頻跳槽。在跳槽理由中,45%的人只是感覺沒勁,沒興趣,所以換工作;28%的人認為自己被埋沒了,發揮不了才干換"東家";23%的人因為工作太辛苦、加班太多等理由而選擇離職。
從職業發展軌跡來看(如下圖),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分析認為,有清晰職業定位和長遠規劃的職場人,在一個確定的領域或方向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某個專業領域上的技能和知識儲備會持續增長,個人核心競爭力和商業價值也會隨之正向增長,如圖中職場人A的狀況;職業定位不清,職業規劃不清晰的職場人,則會通過頻繁跳槽的方式來不斷"試錯",選擇合適自己的方向,然而,頻繁跳槽的過程中,某個專業領域的技能和知識很難獲得持續的提高和積累,發展軌跡則會因斷斷續續的經歷而呈現"M"型,如圖中職場人B。截取時間點t1 進行對比,我們就能清晰的看出,跳槽頻繁的職場人B,顯然落后于穩定發展的職場人A。
現象分析
內外因雙重夾擊,產生職場"跳蚤"
綜合向陽職業規劃咨詢中心的多個跳槽案例,可以從中分析新人入職第二年跳槽意向最高的原因。
從外部因素來看,浮躁是當下社會的一大特征。正如之前《新周刊》的專題報道"急之國"中談到的,大家都慢不下來,大家都急于成功,如果你不快一點,別人就會超過你,那么你就會注定失敗。在這些年輕的職場人身上,此特點非常明顯,但凡在工作中遇到一點困難和阻礙,立馬就否定掉換到新的平臺中,以求所謂的"好發展"。
內因則有以下幾種情況:
1、自我了解不足
這個問題普遍存在。從向陽生涯接觸到的案例來看,職場人不僅對職場沒什么了解,對于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也是心中無數。自身缺乏自我認識的意識,久而久之自我認識、自我發掘的能力也退化了,只能在跌跌撞撞中尋機會。在咨詢談話中,他們經常會對CCDM職業規劃師說"不知道"、"不清楚",或者一副猶豫不決、瞻前顧后的樣子。
2、夢想一旦被現實摧毀,堅持不了就放棄
身在"象牙塔"時,每個人都是熱血的青年,各種理想抱負。但現實不比"烏托邦"的美好,巨大的落差讓很多職場新人無法接受。有的人最初的選擇是符合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取向的,可幾番受阻遇挫就打了退堂鼓,轉到別的方向上去,結果發現不適合,發展更加混亂。
3、無危機意識,無規劃意識
只有挫敗和危機讓人有切膚之痛時,似乎才能喚醒沉睡的意識。新入職場的90后大多生長在物質和經濟充裕的環境中,家里疼愛萬千,成長中也很少感受到現實生活的壓力和打擊,所以在工作時,遇到問題換一換,停一停都是無所謂的態度。沒有危機感,競爭意識不強,也不會對未來做規劃。
專家建議
職業發展需要時間,更需職業規劃
洪向陽指出,新人跳槽中的"第二年"現象值得大家關注。通過上述分析能看出,淺嘗輒止、頻繁跳槽并非明智之舉,更不會帶來新的、好的發展機會。建議新人在職業發展中注意以下三大要點:
1、改變認識誤區"這行業也就這樣了,沒啥意思"、"這工作千篇一律,學不了啥東西"……諸如此類的抱怨很多,洪向陽提醒職場人,每個行業都有其發展規律和規則,對一個行業,或你目前工作所涉及的專業領域,至少需要有三年的時間才能有較為全面的了解。一年或半年的時間只能算是蜻蜓點水,根本談不上深入了解。
2、面對挫折有積極健康的心態
即使你已經走在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上,也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曲折,這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轉換平臺、換新工作并不能讓你避免受挫,只有你不斷積累技能和經驗,才能在遇到困難和挫折從容應對。頻繁換工作只會增加自己遇到未知風險的可能,并蒙受更大的損失。
3、職業發展需要時間,更需職業規劃
穩定、持續的職業發展很難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積累,更需要有一個靠譜的"發展方針"對你進行指導。洪向陽認為,在職場上打拼過一兩年后,相比之前沒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時,此時對職場、對工作都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需要結合自己的經歷和現實情況,好好進行職業規劃,抓住這個"黃金時期"盡早確立職業生涯規劃,爭取在某個領域中從"基層"變成骨干,而后獲得長足的發展。
趕緊收回天馬行空的想法,讓它落回現實的地面。不管職業生涯中遇到什么問題,先從自身開始修正和優化是實現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向陽生涯建議,如工作與個人興趣嚴重背離、或職業定位不清,請務必及時進行調整,重新定位做好規劃,再勇敢上路。只有方向正確,才有可能通過持續的努力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