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出國人群選擇“海歸”
金融、文體娛樂及咨詢行業成回國就業前三甲
近年來,回國發展的海歸人數在激增,據人社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已達63.22萬人,估計“十二五”期間,留學回國新增人員將達到50萬人以上。而這些回國的海歸薪資待遇、就業去向等生存狀態如何?
據《現代快報》12月1日報道 日前,啟德教育集團屬下的國際教育研究院聯合海外院校及教育機構,以全國7000余名海歸為樣本推出了“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為有意出國留學的學生、家長提供參考。
調查顯示一:海歸月薪3000-10000元/月不等
調查顯示,現有七成海歸主動選擇回國就業,月薪要求從3000-10000元不等。而從海歸的實際就業現狀來看,海歸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薪金在3000-10000元這個區間的占受訪人群71%,他們之中,有58%的受訪者的工作職位是普通員工;月薪上萬的人只有15%,這部分海歸一般在企業或機構中擔任主管、經理級別的職務;而真正的高薪人群更是少之又少,僅有6%左右的受訪者是企業主、合伙人或是公司CEO等高管。
海歸們回國后所從事的行業趨多元化,據啟德教育國際教育研究院專家介紹,海歸們從事的行業主要分布在金融業(21%)、文化體育教育娛樂業(18%)、商業服務如咨詢、法律(15%)、電信及電子信息服務業(9%)、制造業(5%)等等。
調查顯示二:經濟越發達對海歸吸引力越大
在接受調查的海歸中,有67%的人群集中在北、上、廣、深這四個大城市,還有24%的人群在東部沿海城市發展,而在中西部城市就業的僅占9%。不難發現,就業城市對海歸的薪金及發展擁有很大的影響,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對海歸人才的吸附能力就越強。
調查中還發現,外資以及合資企業仍然是海歸們的首選,而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公務員職務對于海歸們也有很大吸引力。另有部分海歸則選擇自主創業,據啟德教育國際教育研究院專家介紹,大多數成功創業的海歸通常都集中在高科技領域,占到了70%以上,還有20%的海歸集中在咨詢、法律服務和教育等領域,5%左右是在制造領域,這說明海歸在國內外差距較大的高科技領域里創業獨具優勢。
調查顯示三:“大海歸”有競爭力“小海歸”有潛力
一般來說,海歸人群有兩種:一種是過半海歸有海外1-3年的工作經驗,或是出國前曾有3-5年的工作經歷,這部分被專家稱為“大海歸”。 “大海歸”或者是在國外留學多年,同時具有國外工作經驗,他們往往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知識結構;或者是一些職場人士選擇在國內工作一段時間后出國去充電,攻讀碩士以上學位,這類海歸是就業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人群,占據了職場金字塔的頂端,不僅是國內急需的人才,也是國內外企業爭奪的對象。
從啟德教育國際教育研究院調查的結果也可以印證,月薪在10000-30000元甚至在30000元以上的那部分受訪人群,確實是實至名歸的“大海歸”。南京某德資企業人力資源經理表示:“如果有工作經驗,又具有國際背景的海歸人員確實在企業內占據很大優勢,同等職位他們的薪資水平也更高。”
另有近半海歸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學成即歸國,甚至在國內也未工作過,這部分被劃分為“小海歸”。他們學成回國、與國內應屆畢業生等值的海歸,往往高中或大學畢業后就直接出去留學,獲得學士或碩士學位。雖然在語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識結構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小海歸”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僅與國內應屆畢業生類似。但南京某美資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楊先生直言:“國外歸來的年輕海歸擁有外語能力和國際視野,在勝任工作崗位后,其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也更大。我部門的幾位主管中,有兩位是從英國和澳洲回國的,開始時和國內大學生差不多,但經過3年的工作經驗積累后,他們的國際化優勢就明顯了。對應到薪酬,他們在拿滿崗位工資部分后,相比同等職位,其還可以多拿潛力工資。”
對于中國海歸的未來發展,啟德教育集團總裁李朱這樣認為:“現代企業對人才的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狀態,企業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企業現在最看重人才的潛質,他們需要的是具有戰略思維和全局觀的人才。另外,企業越來越歡迎具有團隊精神以及具有海外拓展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人。想要成為“海歸”一員的你,能做到嗎?(作者:戴明夷)